对于80年代的两山轮战中天弘优配,有一个高地的名字,对于我军战士都是如雷贯耳,全军皆知,这个高地,就是“李海欣高地”。在这个高地上,见证了我军战士奋勇拼杀,浴血奋战的英勇精神,同时,在这个高地上,我军的十五名战士壮烈殉国。
这个高地又被称作142高地,位于中越边境约1.4公里处,面积只有大概300平方米。面积虽小,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,是我军收复老山以后,最前沿的一个防御点,直接和越军的阵地进行近距离对峙。不过这个高地因为海拔较低,被小青山居高临下瞰制,非常不利于防御。
越军丢失了老山阵地以后天弘优配,并不甘心,决定实施反扑,而受到越军首要冲击的,就是142高地。7月12日,越军首先对着142高地发起冲击。
我军负责守卫的是昆明军区陆军14军40师119团3营8连3排9班的战士,在代理3排长李海欣的指挥下,我军十五名战士对进攻的越军进行猛烈的阻击。
展开剩余56%进攻的是越军的步兵316师174团1营,这个团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,被誉为“运动战的先锋”,而且在抗法、抗美的战斗中战功卓越。
此次,越军为了能够最快速的拿下142高地,一下子就投入了两个加强排的兵力,人数大约是我军守卫人数的十倍之余。虽然人数相差巨大,但是我军战士在李海欣的指挥下,打退了越军的第一波进攻。越军的第一次攻击失利,马上又组织兵力重新冲杀过来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越军,虽然李海欣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士们进行还击,可因为兵力悬殊太大,李海欣不幸负伤,在身受重伤的时候,李海欣仍然告诉战士们,哪怕战至最后一人,也不能放弃阵地。交代完毕,李海欣引爆了一箱炸药,和数名越军同归于尽。
李海欣的牺牲,极大鼓舞了战士们,战士和冲上高地的越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,直至全部战死。而这片高地也天弘优配,后来被命名为“李海欣高地”。(配图均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相关场景,与文无关,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者删除)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